妇科病症

痛经

概述与分析

定义:

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,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,或痛引腰骶,甚至剧痛晕厥者,称为“痛经”,亦称“经行腹痛”。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,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,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,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,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病、慢性盆腔炎等。本节讨论的痛经,包括西医学的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。功能性痛经容易痊愈,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,缠绵难愈。

成因:

本病的发生与冲任、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。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,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,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,“不通则痛”,或胞宫失于濡养,“不荣则痛”,故使痛经发作。常见的分型有肾气亏损、气血虚弱、气滞血瘀、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。本病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作为辨证要点,根据其疼痛发生的时间、部位、性质、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况,明辨其虚实寒热,在气在血。一般痛在经前、经期,多属实;痛在经后、经期,多属虚。痛胀俱甚、拒按,多属实;隐隐作痛、喜揉喜按,多属虚。得热痛减多为寒,得热痛甚多为热。痛甚于胀多为血瘀,胀甚于痛多为气滞。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,痛连腰际病多在肾。其治疗大法以通调气血为主。


调理与建议

调理原则:

补肾、补气养血、温经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清热除湿

调理方法:

熏蒸、艾灸、泥灸、贴敷

常用中药:

当归、黄芪、巴戟天、生姜、大枣

(个体有差异,调理须辨证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调养请咨询专业人士。)

生活建议:

避免寒凉、注意保温这是痛经者以及所有女性首先应做到的,尤其月经前后应绝对避免接触寒凉,如用凉水洗衣洗菜、淋雨、洗脸、洗脚。衣着适合时令尽量保暖,特别是下半身及两足的保暖更为重要。同时在月经来潮时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,可以减轻痛经的程度。

上一篇:闭经

下一篇:带下

返回